摄影不是拿着“长枪大炮”站在雪山下,站在青藏高原上才叫摄影。
🛠️ 从一台微单开始,我只是想为家人拍一张清晰的全家福
去年,我入手了人生第一台微单。不是因为多热爱器材,而是想给家里拍一张真正“像样”的全家福。
手机拍照太“绵软”,镜头解析力实在太差。哪怕家人笑得再灿烂,一放大,打印出来,糊成一团,感觉那一刻都没能被好好保存下来。
所以我想换个方式,去记录那些“只属于我们”的珍贵时刻。我拍了好多好多的照片,今年也如愿用相机拍了全家福。我是半画幅,50-250焦段,等效焦段75-375,但我依然可以用50端进行拍摄,不要被短视频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博主忽悠了头脑,有什么设备焦绿,只要你想,你就可以,纵然广角拍全家福更舒服,广角拍风景更舒服,纵然定焦镜头有更强的解析力,可以放大甚至数毛,但不是必需品,拉远一点,后期裁切一下,又不是不能用。(当然我只是说我这样的普通小白,如果有钱请无视,建议直接哈苏X2D 100C ⼤地探索家限量版)
🎥 摄影不是高大上的事儿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摄影师。
我不是专业的,也不拍大片。我只是把相机举起来,对准我想记住的那一刻,按下快门。
现在网上一大堆“摄影教程”,动不动就说你没“摄影眼”、不会构图、镜头不够长、不懂光圈优先——纯纯劝退。可他们所谓的摄影眼在我看来纯纯胡扯,按他们的理解或许只有长焦,特写,才算摄影,这得多么狭隘啊。
摄影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场考试?
更离谱的是,
有些人开始把摄影变成了“搭讪工具”,教你怎么拿个85,50定给女生拍糖水片,只要模特漂亮就能“出片”。摄影被搞成了纯视觉消费,太不厚道了。
💡 照片,不是用来好看的,是用来记住的。
你一定会发现那些曾经看起来很丑的照片,确是你永远忘不掉的曾经。
有些照片也许不会被点赞,也不会被挂进什么展览。但它们对我来说很重要。
是妈妈在厨房切菜的侧脸,是爸爸出门的背影,是爷爷抬头的瞬间。
这些画面,拍得好不好看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它是记忆的载体。
重要的是多年后,我还记得那一刻是什么味道,阳光是从哪个方向洒进来的,我们脸上的表情是什么。
这,就是摄影的意义。
📸 没有固定模板,记录情感就是最好的构图
什么光圈、ISO、快门——这些当然重要,但不是唯一。
别把拍照搞成八股文,非得按“教程”来构图,非得拍成电影感,非得滤镜拉满才算有内容。
只要你有想记录的情绪,有想抓住的片段,无论你是用单反、微单、手机,还是一台胶卷相机,你就是一个摄影师。
你眼里的生活,足够构成一幅画。
📝 结语:
摄影不是某种炫技的技能,也不是某些人才配拥有的爱好。
它只是一种方式,让你去“保存”你在乎的东西。
你拍下的每一张照片,都是你对生活说的那句:“这一刻,我不想忘。”
另外亲爱的听众,如果你也想用相机来记录的话,建议,一定一定要买一个大变焦,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,不要拘泥于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建议,什么新手一定不要用70-200,一定要怎么怎么的。
0 条评论